牧草種子牧草品種有;菊苣,籽粒莧,俄羅斯飼料菜,紫花苜蓿,沙打旺,鴨茅,黑麥草,甜高粱,紅三葉,白三葉,冬牧--70,高丹草,狼尾草,燕麥草,墨西哥玉米,蘇丹草,百脈根草,板藍根,降三葉草,葦狀羊茅,魯梅克斯等,
大部分牧草都屬于很容易種植的,而且養殖的牧草很多是用草籽播種種植的。這里為大家把牧草分一下類,家禽比較合適:菊苣、墨西哥玉米、苜蓿、魯梅克斯、俄羅斯飼料菜、狼尾草、苦荬菜等。如果是養魚就比較適合種植下面這些牧草:墨西哥玉米、高丹草、三葉草、黑麥草、蘇丹草、苜蓿、狼尾草等。如果是養馬牛羊豬驢等動物就比較適合:狼尾草、高丹草、蘇丹草、墨西哥玉米、紫花苜蓿、菊苣、黑麥草、魯梅克斯等。當然以上這些牧草當中有些是重復的,各個類型的動物都適合用來當飼料。
不管種植哪種牧草,都肥料的使用都很重要。在種植之前施基肥有兩種操作辦法。一種辦法是在翻耕土地的時候加入基肥,特別注意基肥對牧草整個生長周期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能忽視。一畝地的基肥量可以保持在有機肥一千公斤左右、還有過磷酸鈣十五公斤左右或者用鈣鎂磷肥二十五公斤左右、還要用到氯化鉀十公斤。在耕地前就把肥料撒進去,然后再翻一遍;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播種種植的時候,跟種子一起放進土地。這樣施肥對牧草幼苗的生長比較好。基肥按合適的量施在種子的穴位里,覆蓋到種子的上邊。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優良牧草之一,它不僅產草量高、草質優良,而且富含粗蛋白質、維生素和無機鹽,為畜、禽及草食性魚類所喜食,飼用價值很高。同時,由于苜蓿生長年限長,根系根瘤發達,能夠固定空氣中的氮素,所以,又是一種很好的水土保持,改土培肥植物。
1紫花苜蓿品種選擇
必須選擇優良品種,并在播種前對種子和土壤適當做好處理。對未包衣種子的處理主要包括殺蟲、殺菌、接種根瘤菌等;土壤處理主要包括耕翻、施肥、除雜草、殺蟲等。一般來說,使用亮苜5號、賽特、三得利、德寶、德福等優質苜蓿種子。
2種子處理
紫花苜蓿種子具有休眠性,普遍硬實率較高。所以,在播前應采用擦破種皮法或熱水浸泡法進行處理。熱水浸泡法,即將苜蓿種子在50-60℃水中浸泡30min,取出晾干后播種。種子經處理能大大提高其發芽率。另外,初次種植苜蓿的地塊應采用根瘤菌劑拌種。一般每kg種子用根瘤菌劑5g,充分拌勻后立即播種。用菌劑接種過的苜蓿固氮能力強,生長旺盛,產量大幅度提高。
3播種
播種有春播、夏播、秋播和臨冬寄籽播種幾種方法。
3.1春播可利用早春解凍后的土壤水分,在地溫穩定達到發芽溫度時,立即搶墑播種。春播要特別注意防除雜草。
3.2夏播一般在6-7月份,此時環境適宜,播種后出苗快,但由于此時雜草多,病蟲害也多,且常有高溫灼傷,影響幼苗生長。在高寒地區,往往因春旱等原因,延誤播種時期而推遲夏播。
3.3秋播適宜于我國北方—年兩熟地區,此時各種環境條件最為適宜,是苜蓿播種的最佳時期,正常在9-10月份進行。
3.4臨冬寄籽播種是北方種植苜蓿的特殊播種期。具體做法是臨冬前,在夜間已經結冰,白天又能化凍情況下進行播種。播后由于地溫低,種子不能發芽,待到第2年初春天氣回暖,地解凍,種子即開始發芽出苗,幼苗整齊健壯。
在山東地區一般是春播、夏播或秋播,播種時期視土壤水分和氣候條件及播種方式而定,受降雨量,溫度和耕作方式的影響。同時,土壤中要有足夠水分,大約為田間持水量的75%-80%,并且要疏松通氣性良好。在雨水充沛或有灌溉條件的可以春季條播。
紫花苜蓿栽培地的播種量為每畝0.5-1kg,建議使用亮苜5號、播量為每畝0.7kg。各地由于其不同自然條件、播種方式及利用目的而略有不同。增加播種量可提高第1年的產量,但并不利于提高以后年份產量,所以播種量應控制在適當范圍內,不宜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