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牛選擇牧草要小心,幾種牧草讓人放心

    文章出處:本站原創責任編輯:張穎人氣:發表時間:2019-03-05 22:33
     
    養牛需要消耗大量的粗飼料資源,其一般主要來源于農作物秸稈或野生雜草,不過前者品質一般較差而后者又有一定的條件限制,因此不少養牛戶便想到人工種植牧草。種草養牛并非大家想象中那樣簡單,牧草品種繁多其特性各不相同,一定要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牧草才能獲得成功!
     
     
     
    1、皇竹草
     
    皇竹草為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因葉長莖高、桿型如竹而得名,適合南方絕大多數地區種植,近年北方一些地區(如:山東、河南、北京、河北)均已試種成功,不過越冬仍是一大障礙因此并未得到大面積推廣。皇竹草利用種節進行繁殖,冬季無霜地區一年四季均可栽種,一般以3~6月份為最佳栽種期,每畝栽種2000~3000株左右。皇竹草的收獲期一般在3~12月份,水肥管理得當的情況下40~60天便可以青割一次,全年共可青割5~7次,每畝可產鮮草15~20噸左右。
     
    與皇竹草類似的牧草品種還有甜象草、紅象草及巨菌草,這里便不一一為大家介紹了。
     
     
     
    2、黑麥草
     
    黑麥草為一種類似于小麥的禾本科牧草,包括冬牧70、一年生黑麥草、多年生黑麥草及多花黑麥草等,我國大部分地區均可種植。黑麥草利用種子進行繁殖,分為秋播(9~10月)和春播(3~4月),一般以秋播最佳。黑麥草具有較強的抗凍性,不少養牛戶一致認為黑麥草冬季可正常生長,其實不然一般氣溫降至10℃以下時生長便會受阻、氣溫降至5℃以下時便會停止生長,在此建議盤算冬季用黑麥草養牛的朋友一定要趁早放棄這個念頭。一般秋播早者入冬前可以收割1次,盛夏前可以收割2~3次,畝產量可達8000~10000公斤;春播可收割1~2次,畝產量可達2000~4000公斤。
     
     
     
    3、墨西哥玉米草
     
    墨西哥玉米草為一種長相酷似于玉米的一年生禾本科牧草,其株高可達3~4米,分蘗能力強,每叢分枝有30~60個,我國大部分地區均可種植。墨西哥玉米利用種子進行繁殖,一般2~4月份進行播種,生長期長達180~240天。一般水肥得當的情況下可以收割7~8次,畝產量可達5~10噸。
     
     
     
    4、蘇丹草
     
    蘇丹草為一種類似于高粱的一年生禾本科牧草,與之類似的還有高丹草、甜高粱(大力士)等,我國大部分地區均可種植。這類牧草主要利用種子進行繁殖,一般2~4月份進行播種,每年可收割3~4次,畝產量可達5~10噸。不過這類牧草幼苗含有大量氫氰酸,牛采食后容易造成中毒,因此最好等生長到1米以上時再進行收割。
     
     
    5、狼尾草
     
    狼尾草為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具有耐旱、耐濕、耐陰、耐寒及耐踐踏的特點,適合我國大部分地區進行種植,一般需要放牧的山地、丘陵種植最佳。狼尾草主要利用種子進行繁殖,一般多在4~6月份進行播種,可進行放牧也可進行收割,每年可收割3~4次,畝產量可達4~7噸。
     
     
     
    6、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為多年生豆科牧草,富含蛋白質與多種維生素,因此又被稱作“牧草之王”,適合我國大部分地區進行種植,其中以內蒙、西北等地區種植面積較多。紫花苜蓿利用種子進行繁殖,分為秋播(8~9月)和春播(3~5月),每年可收割3~4次,畝產鮮草4000~8000公斤或干草1200~2400公斤,其中以頭茬草營養價值最高。
     
     
     
    牧草搭配種植
     
    牧草搭配種植首先需要考慮環境、產量,然后在此基礎上再考慮營養價值與營養多元化的問題。南方地區建議以皇竹草為主,搭配種植一些黑麥草與墨西哥玉米等;北方地區建議以墨西哥玉米為主,搭配種植一些黑麥草與蘇丹草等;東北、西北地區建議以黑麥草或蘇丹草為主,然后搭配種植一些紫花苜蓿與墨西哥玉米等;需要進行放牧的山地或丘陵地區建議搭配種植一些狼尾草、三葉草與羊草等耐踐踏的牧草品種。
     
    進入冬季,為防止低溫冰凍災害對牲畜生產的危害,養殖戶應采取以下五條措施,確保冬季牲畜越冬安全。
     
    一抓冬草儲備。組織專家組深入全縣每個鄉鎮的養殖場(區)和養殖戶,指導他們進行飼草料深加工,適時儲備飼草料,提高飼草料利用率,保證飼草料供應。
     
    二抓牲畜棚保暖工作。組織養殖戶采取墊厚稻草、畜棚遮風等方式,提高牲畜抵御寒冷天氣能力。
     
    三抓牲畜疫病防治。按照“縣不漏鄉、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針”的要求,積極開展牲畜免疫和消毒滅源工作,確保不發生疫情流行。
     
    四抓動物疫情監測。制定應急預案,隨時掌握動物疫情和發生低溫冰凍災害后動物監測動態,確保一旦發現疫(災)情,按照“早、快、嚴、小”的方法及時處理。
     
    五抓牲畜出欄工作。在優質生產母畜比例不降低的前提下,適時指導養殖戶,抓住春節肉食消費季節,淘汰病、弱牲畜,減輕飼草料壓力,減少災害損失。
     
    冬天由于缺草和寒冷,往往易造成耕牛體質虛弱、抵抗力下降而死亡。為了確保耕牛安全越冬,養殖戶應該做好以下四項保護措施:
     
    一是要修好牛舍,注意換氣保暖。要對耕牛舍進行維修,做到上不漏雨,側不透風,地不潮濕,地墊禾草,以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要避免賊風吹入,及時清除耕牛糞尿,勤加勤換墊草,保持欄舍清潔干燥,保證牛舍溫度在10℃以上。要注意耕牛日常的光照,牛舍內可裝1~2個60瓦或100瓦的電燈泡,早晚給耕牛增加光照。要在天氣晴朗的中午適當開窗開門通風換氣,保持舍內空氣新鮮。
     
    二是要巧補精料,注意平衡營養。由于冬天飼草枯褐,耕牛放牧往往吃不飽,因此,除加喂稻草等粗飼料外,還要補喂足量的精料,加喂糠麩米粥、塊根類飼料和礦物質飼料。一般每頭成年牛每天補喂精料l.5~2公斤、骨粉10~20克、食鹽10~15克。對瘦弱的耕牛,常喂些酒糟以增加能量。要每天喂足溫水2~3次,保證耕牛消化粗飼料以及體內循環所需要的水分。
     
    三是要尋機放牧,注意堅持讓耕牛運動。冬季要在晴暖天氣的中午,選擇在背風向陽的地方進行放牧,讓耕牛邊采食邊曬太陽,增加運動量,可以出潮氣、散火氣,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增強御寒能力,增強耕牛體質。
  • 78ai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