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景觀植物選擇與應用
河道植物配置是河道景觀和生態修復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植被配置能有效地控制
水土流失、維護物種多樣性、改善氣候、凈化空氣;河道植物的姿形、優美的線條、
多樣化的組合方式可創造優美的景觀環境,為游客提供休閑娛樂的空間。
1.植物配置與品種選擇:
(1)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按生活類型主要分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沉
水植物。
挺水植物:挺水植物是指根生長于泥土中,基葉挺出水面之上的植物。在濱水植物景
觀的營造中,挺水植物是最重要的植物材料。比較常見的有荷花、千屈菜、香蒲、蘆
葦、菖蒲、慈姑、黃花鳶尾等。
浮水植物:浮水植物是指根生長于泥土中,葉片漂浮于水面上,包括水深1.5-3m的植物
。浮水植物在劃分水面空間、改變水面色彩、增加水面景觀效果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漂浮植物:漂浮植物是指根生長于水中,植株體漂浮在水面上。它多數以觀葉為主,隨
著漂浮的地點的變化,植物可以改變不同水域的水面景觀效果。如鳳眼蓮、水鱉、大
薸等。
沉水植物:沉水型水生植物根基生于泥中,整個植株沉入水中,具發達的通氣組織,利
于進行氣體交換。沉水植物有:竹葉眼子菜、狐尾藻、黑藻、苦草、金魚藻、菹草等
。
(2)水緣濕生植物:
水緣濕生植物通常指生長在水邊,有很強的耐水濕能力的植物,這類植物從水深20cm處
到水邊的泥里均可以生長。水緣濕生植物是河道植物景觀中的過渡帶植物,常見的有:
旱傘草、美人蕉、馬蹄蓮、石菖蒲等。
(3)岸際陸生植物:
岸際陸生植物一般生長在地面或者水體邊緣濕潤的土壤里,但是根部不能浸泡在水中,
一般情況下此類植物只有一定的耐水濕能力。它的種類非常豐富,主要由喬木、灌木
、地被植物組成。此區域的植物選擇重點考慮其被水淹的時間,以下植物品種選擇僅
作參考。
淹水時長小于6h的區域植物選擇:
植物的生活習性中明確表明為不耐澇的植物除外的植物一般均可以應用。
淹水時長大于6h小于12h的區域植物選擇:(但不能把植物全部淹沒)
一年生草花:
柳葉馬鞭草、中國石竹、洋甘菊、銀苞菊、蛇目菊(矮生)、美女櫻、一串紅、甜葉
菊、“星白”勛章菊、孔雀草。
宿根花卉:
垂盆草、紫花地丁、爬山虎、野牛草、結縷草、美人蕉、大花萱草、二月蘭、花葉蘆
竹、匍匐剪股穎、燈心草、常夏石竹、金雞菊、美麗月見草、月見草、宿根天人菊、
濱菊、剪秋蘿、蛇鞭菊、紫松果菊、大金雞菊、玉簪、蛇莓、細葉芒、斑葉芒、狼尾
草、花葉芒、地被菊、鳶尾、麥冬、高羊茅、山麥冬、澇峪苔草、虎尾草、絹毛匍匐
委陵菜、鼠尾草。
灌木:
連翹、丁香、紫薇、北海道黃楊、大葉黃楊、棣棠、珍珠梅、紫葉小檗、臘梅、紅王
子錦帶、紅瑞木。
喬木:
紫葉李、紫葉矮櫻、矮生紫薇、沙棘、胡頹子、蘆竹、西府海棠、水杉、垂柳、加拿
大楊、樸樹、女貞、圓柏、二球懸鈴木、柿樹、桑樹、旱柳、絲棉木、榆、白蠟、紫
穗槐、黃櫨、麻櫟、一球懸鈴木、山荊子、桑樹、絨毛白蠟、構樹。
淹水時長大于24h區域植物選擇:
千屈菜、黃菖蒲、檉柳、美人蕉、蘆葦、香蒲、菖蒲、石菖蒲、睡蓮、鳳眼蓮、金魚
藻、荇菜、荷花、水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