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坡修復】有:山地、道路、礦山、濱水景觀...
生態修復是指利用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能力,輔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逐步恢復,或使生態系統向良性循環方向發展,減少和控制環境污染及增加視覺和美學享受的生態恢復與重建工作。
園林綠化施工中,生態修復以邊坡修復最為普遍,難度也較大,尤其是超過30度的斜坡,一方面土壤較瘠薄,另一方面水也難以存留,植物不易成活或長勢差。
邊坡修復是生態修復中的一個重要議題。無論山地、道路、濱水景觀都涉及到邊坡修復。邊坡修復中如何做到生態化的設計與施工,更多的需要考慮如何做好植物群落設計,以形成穩定的植物共生關系。
公路鐵路-城市郊區
離市區較近的邊坡或者高速公路入口處, 對景觀要求較高。因此植物群落類型以觀賞價值高的灌木和花草為主, 建立特殊型植物群落。物種選擇上要注意顏色、形狀上的合理搭配, 形成和周圍環境相協調又能體現自身特點的植物群落。
公路鐵路-山區
遠離市區的路段邊坡, 以建立灌草型植物群落為宜, 避免栽植喬木。因為喬木自身重量較大, 栽植喬木反而會導致邊坡的不穩, 且影響司乘人員視野, 提高交通事故發生的幾率。在物種選擇上應以一些根系發達、水土保持效果好、耐干旱、耐貧瘠的物種為首選。
礦山廢棄地-跡地
由于跡地的大部分區域都是廢礦渣等,在生態修復先期要在表面覆蓋一層土壤,選擇一些具有改良土壤能力的固氮植物。
種植土回填
如要重建為林地,可選擇一些生長快、有土壤改良作用的草本植物為先鋒種。然后再選擇鄉土喬木和灌木種, 逐漸恢復成喬灌草相結合的生態系統
若重建為公園,就應選擇景觀效果比較好的喬、灌、花、草等物種為首選物種,
若要恢復為牧業用地, 就要選用生命力強、生長迅速、耐踐踏、管理粗放的牧草類植物。
跡地修復為綠地
礦山廢棄地-石壁
由于石壁十分陡峭, 表面又很光滑, 無任何土壤或松散基質, 邊坡保水保肥十分困難。是礦山廢棄地生態恢復的關鍵。石壁生態修復應根據石壁的巖性、坡度、表面粗糙程度等特點進行物種選擇。礦山廢棄地石壁植物群落應建立草本植物群落, 在小平臺和空穴處適量栽種一些藤本植物和小灌木, 起到點綴的效果。
礦山生態恢復
石壁恢復
礦山廢棄地-坡頂與坡腳
在開挖的坡頂上, 修筑種植槽, 并回填種植土, 在種植槽內種植垂吊藤本和灌木, 于山頂形成點狀綠化帶。藤本植物下垂也可覆蓋部分裸露巖體, 兼顧水土保持和景觀視覺效果。
同樣, 在坡腳的種植槽中, 栽植三角梅、爬墻虎、油麻藤等攀緣、帶花物種, 形成和諧的植物群落。
濱水岸-水上坡面
水上坡面植物群落主要作用是護坡和截留坡面污染物進入河流。物種選擇上應選擇一些根系發達且有吸附、降解污染物作用的小灌木和草本植物。適當配以花卉, 建成一個適合人們休閑娛樂的濱水景觀帶。
護坡方式
一、人工種草護坡
施工簡單、造價低廉;但草籽易出現不均勻播撒,易被雨水沖走,種草成活率低,使得該技術近年應用較少。
二、液壓噴播植草護坡
將草籽、肥料、粘著劑、紙漿、土壤改良劑、色素等按一定比例在混合箱內配水攪勻,通過機械加壓噴射到邊坡坡面而完成植草施工。
特點:①施工簡單、速度快;②施工質量高,草籽噴播均勻發芽快、整齊一致;③防護效果好,正常情況下,噴播一個月后坡面植物覆蓋率可達70%以上,二個月后形成防護、綠化功能;④適用性廣。
三、客土植生植物護坡
將保水劑、粘合劑、抗蒸騰劑、團粒劑、植物纖維、泥炭土、腐殖土、緩釋復合肥等一類材料制成客土,經過專用機械攪拌后吹附到坡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的客土層,然后將選好的種子同木纖維、粘合劑、保水劑、復合肥、緩釋營養液經過噴播機攪拌后噴附到坡面客土層中。
優點:①客土與坡面的結合牢固;②機械化程度高,速度快,施工簡單,工期短;③植被防護效果好,基本不需要養護就可維持植物的正常生長;④該法適用于坡度較小的巖基坡面、風化巖及硬質土砂地,道路邊坡、礦山、庫區以及貧瘠土地。
四、平鋪草皮
適用于草皮來源較易、邊坡不高且坡度較緩的各種土質及嚴重風化的巖層和成巖作用差的軟巖層邊坡防護工程。
五、生態袋護坡
生態袋護坡是利用人造土工布料制成生態袋,植物在裝有土的生態袋中生長,以此來進行護坡和修復環境的一種護坡技術。透水、透氣、施工快捷、材料搬運輕便。
六、網格生態護坡
網格生態護坡,是由磚、石、混凝土砌塊、現澆混凝土等材料形成網格,在網格中栽植植物,形成網格與植物綜合護坡的系統,既能起到護坡作用,同時能恢復生態、保護環境。
其中現澆網格生態護坡是一種新型護坡專利技術,具有護坡能力極強、施工工藝簡單、技術合理、經濟實用等優點,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