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坡綠化做法和施工工藝的選擇

    文章出處:未知責任編輯:張穎人氣:發表時間:2019-03-08 20:43
     
     
    在公路、鐵路、礦山、水利等工程建設中,經常伴有大量的開挖土石方,而這些土石
     
    方開挖破壞了原有植被,造成大量的裸露邊坡,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態環境失衡
     
    。這些工程所形成的邊坡靠自然界自身的力量恢復生態平衡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甚
     
    至基本無法恢復。因而需要采取工程措施,對邊坡進行工程防護與生態綠化處理,以
     
    防止邊坡破壞、水土流失,并涵養水源、凈化空氣、美化環境,是減少生態災害,保
     
    護環境的需要。
     
    邊坡綠化以種植草本地被為主,一般應選擇干旱、瘠薄、根系發達、覆蓋度好、易于
     
    成活、便于管理、同時兼顧景觀效果的草本或木本植物。
     
    根據不同地段的實際情況,采用叢植、列植等綠化模式,盡量做到喬、灌、花、草搭
     
    配,形成不同景觀的植物群落。
     
    邊坡生態防護植物配置技術原則是采用以水土保持為主,兼具生態景觀效果邊坡防護
     
    要考慮對整個植被進行逐步恢復,應以林草植物為主進行生態模式配置,有利于固土
     
    護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邊坡景觀和護坡效果。
     
    在選擇植物種類時要堅持生物多樣性,多科屬結合,喬、灌、草結合,營建喬、灌、
     
    草結合的多樹種、多結構、多功能的復層生態景觀群落,有效增加綠量和綠葉面積,
     
    挖掘單位面積上的潛在生態力,提高葉面積指數,整個綠化沿線注意立體空間上的線
     
    條變化和節奏感。
     
     
    下面是邊坡綠化常用的幾種施工工藝
     
    1、噴砼(綠色)工藝
     
    坡度較陡,且穩定性較好的坡面采用此工藝。
     
    噴砼(綠色)施工工序:制作安裝坡面錨釘及泄水孔→掛網(加強筋連接)→噴砼(
     
    綠色)→砼養護→拆除腳手架。
     
     
    2、噴混植生工藝
     
    施工工序:坡面處理→鋪網釘網→噴混植生→回填種植土→養護
     
    首先噴射不含種子的混合料,噴射厚度6~8cm,待第一次噴射的混合土達到一定強度
     
    后,緊接著第二次噴射經過催芽處理后的種子加入過篩后的泥炭土、腐殖土、粘結劑
     
    、纖維、緩釋復合肥、保水劑攪拌均勻后的混合材料。 
     
     
    3、客土吹附工藝
     
    在坡面較陡巖面或巖土面上利用噴播設備將經過一定比例混合的客土噴射到掛有鐵絲
     
    網的坡面上的一種邊坡綠化工藝。其注意點有:
     
    ①鋪網:選用網孔為4×4cm或5×5cm的鍍PVC或鍍鋅菱形鐵絲網鋪設坡面,長度根據需
     
    要裁剪,坡頂延伸不低于50cm,開溝并用樁釘固定后回填或埋入截水溝中。坡頂固定
     
    后自上而下鋪設。左右兩片網之間搭接寬度不小于10cm。釘網:針對石坡面情況采用
     
    “L”形Φ6~8或其它型號的鋼錨釘或竹錨釘,錨釘長度根據實際情況分別采用150~
     
    400mm。
     
    ②客土吹附:將過篩腐殖土、草纖維、泥炭土、緩釋營養肥、粘合劑、保水劑、水等
     
    混合材料用噴播機充分攪拌,然后通過噴播機將材料及種子送至坡面,噴附到預先固
     
    定在坡體上的鐵絲網上。
     
    工序流程:坡面處理→鋪網、釘網→覆土、噴射客土及種子→養護
     
     
    4、液力噴播工藝
     
    在坡度達到小于一般土壤穩定坡角,且本身具植物生長的土壤,具備了人工回填土后
     
    液力噴播完成植被建植和恢復的條件時可采用液力噴播工藝。液力噴播工藝是將經過
     
    催芽處理后的種子加入過篩的腐殖土、草纖維、粘合劑、保水劑、緩釋復合肥等攪拌
     
    均勻后,均勻噴射到邊坡表面上,噴射厚度2~3cm。
     
    工序流程:坡面修整→覆土或客土吹附→液力噴播→養護
     
     
    5、植生袋法
     
    利用邊坡巖面本身的凹陷處,在凹陷處下部采用植生袋圍堰,圍堰內填土,種植灌木
     
    為主,植生袋內裝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耕植土、有機基質、保水劑、肥料。或在坡面
     
    外側直接用植生袋梯形疊砌,形成一層植生袋面層,通過該植生袋內種子的生長來綠
     
    化邊坡。
     
    工序流程:植生袋灌注→植生袋堆砌→植生袋加固→養護
     
     
    6、魚鱗坑開挖工藝
     
    在條件許可的邊坡通過風鎬或小爆破來開挖適當的魚鱗坑,在坑內填土,種植喬灌木
     
    及爬藤類植物;魚鱗坑開挖一般要求:坑0.5×0.5m,坑深0.5m,間距2m,交叉開挖呈
     
    梅花狀。
     
    工序流程:風鎬或小爆破成坑→槽內裝填種植土→種植喬灌木及爬藤類植物綠化→養
     
     
     
    7、種植槽工藝
     
    在陡峭的巖質邊坡面上利用工程錨桿固定和鋼筋混凝土梁板形成種植槽,在槽內的種
     
    植土上種植喬灌木及爬藤類植物的一種邊坡綠化工藝。
     
    工序流程:搭設腳手架→錨桿成孔、制作→鋼筋混凝土梁板槽澆筑→槽內裝填種植土
     
    →種植喬灌木及爬藤類植物綠化→養護

     以上內容摘自互聯網
  • 78ai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