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花苜蓿草的田間管理技術

    文章出處:本站原創責任編輯:張穎人氣:發表時間:2019-02-28 21:55
    紫花苜蓿草的田間管理技術播后管理
     
    播后要鎮壓,利于土壤保墑,同時可以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有利于種子很快吸水萌發和出苗。并要及時澆水,因紫花苜蓿播種較淺,土壤表層易干燥,從播后到出苗要澆3~4次水,且澆水時要注意噴灌質量,避免水滴過大將種子砸露表面。
     
    1 田間管理
     
    1.1 灌溉
     
    紫花苜蓿地需水量較大,灌溉是獲得高產的重要措施。為保證水分均勻,不出現積水,澆水一定要用噴灌。具體灌溉時間如下:①出苗期澆水,至少 3~4次;②每次刈割后要及時澆水。切記:紫花苜蓿怕積水,水量不宜太大,控制在2~3小時最佳。中、后期苗已長壯,抗旱能力增強,為了防止根部葉片腐爛,此期不應澆水;③澆凍水有利于紫花苜蓿安全越冬,澆水時間控制在6~8小時;④返青期澆水越早越好,經調查,在2月下旬澆水,即可減少死苗率,又可為返青提供充足水分,3月下旬、4月初紫花苜蓿開始滋生時澆水對返青不利,切莫澆水。
     
    1.2 施肥
     
    紫花苜蓿有根瘤,能為根部提供氮素營養,但在貧瘠的荒地、鹽堿地,土壤含氮量太低的地區,在播種時要加入尿素做種肥,苗期或返青后,苗弱或第一、二年在根系未建成前都要施氮肥。在幼苗成株之后,則需大量磷肥,磷肥除播前做底肥外,每年還需追肥一次,追肥應在收獲后,結合灌水進行,以保證紫花苜蓿的正常生長。有條件的地區還可在每年返青后,追施鉀、硫、鉬肥,對產量和品質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目前各地推廣的細菌肥料,如增產菌、EM、噴施寶等都對紫花苜蓿生長有良好作用。
     
    1.3 除草
     
    紫花苜蓿田的雜草種類很多,如反枝莧、鐵莧菜、播娘蒿、薺菜、馬唐、稗草、泥胡菜、苘麻、律草等。防除雜草是紫花苜蓿生產中最基本、最經常性的措施。特別在播種后的幼苗期、返青后、二次刈割前后,雜草都是影響紫花苜蓿產量的重要因素。除草可用中耕、耙切及化學藥劑等方法,只要及時、作業規范,都能達到消滅雜草的效果。化學除草要注意選用的除草劑與雜草名稱一致,藥效要在刈割前2~3周失效,以免造成牲畜中毒。
  • 78ai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