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屋頂綠化
屋頂綠化:植物栽植于建筑物頂部,不與大地土壤邊接的綠化。
垂直綠化:利用植物材料沿建筑立面或其他構筑物表面攀扶、固定、貼植、垂吊形成垂直面的綠化。
2、屋頂綠化技術導則
2.1 適用范圍:所有滿足荷載的建筑物屋頂。
2.2 設計
2.2.1 屋頂綠化設計由具有建筑和園林設計資質的單位承擔,須對屋頂綠化荷載進行驗算,屋頂綠化設計應滿足建筑消防及安全要求,必須處理好建筑承載能力、防滲漏以及給排水等。
2.2.2 設計應簡潔美觀實用,綠化種植總面積應占屋頂總面積50%以上。
2.2.3 種植設計堅持生態和景觀相結合的原則。
2.3 荷載(承重、負荷)處理
建筑荷載大于250 kg/㎡的可做花園式屋頂綠化,大于100 kg/㎡的可做簡單式屋頂綠化。
2.3.1 設計活荷載大于350kg/㎡的屋頂,根據荷載大小,除種植地被、花灌木外,可以適當選擇種植小喬木。
2.3.2 設計活荷載在250-350kg/㎡以內的屋頂,根據荷載大小,栽植地被、花灌木。
2.3.3 設計活荷載100-250kg/㎡的屋頂宜進行簡單屋頂綠化。
2.4 防水處理
2.4.1 屋面加砌花臺、花架、水池、安裝管線等施工活動,均不得打開和破壞原屋面防水層。
2.4.2 在進行屋頂綠化施工時,首先在原屋面增加一層柔性防水層,且按相關技術規范操作,同時起隔根作用。
2.4.3 屋面進行兩次閉水試驗以確保防水質量,***次在屋頂綠化施工前進行,第二次在綠化種植前,每次閉水時間不小于48h。
2.5 排水
2.5.1 設置完善的排水系統,種植層下必須設置過濾層、排水層,種植面層應保持排水的坡度,保證排水暢通。
2.5.2 砌筑花臺不能利用女兒墻為其邊,應根據排水槽寬度間隔一定距離,一般間隔距離>20cm,材料應選用輕質材料。
2.6 灌溉
預留水管和其它供水設施確保灌溉。
2.7 種植床
2.7.1 種植床結構包括種植層、過濾層、排水層、防水(隔根)層。
屋頂綠化種植床結構構造示意圖:
種植床厚度應根據屋頂設計活荷載數值確定,各層總容重應小于1000kg/m3。
2.7.2 種植層:
種植層-般選用壤土、泥炭土(草碳土)、蛭石(珍珠巖、鋸末)等混合而成。如壤土+泥炭+蛭石(珍珠巖、鋸末),也可選用具一定肥力的其他介質。
2.7.3 過濾層:可用無紡布(200g/㎡以下)的或者其它不易腐爛又能起到過濾作用的材料。
2.7.4 排水層:可用排水板、粗碳渣、礫石或其它物質組成,厚度5cm為宜,也可用塑料排水板等其他新型排水材料。花池每隔一定距離,設置排水孔。
2.8 植物材料選擇
一般選擇適應性強、耐干旱、耐瘠薄、喜光的花、草、地被植物、灌木,藤本和小喬木。不宜選用根系穿透性強和抗風能力弱的喬、灌木。
2.9 面積計算方法
綠化種植面積大于屋面總面積60%的按屋面全面積計算,低于60%的按實際種植面積計算。
2.10 養護管理
2.10.1 定期檢查構筑著物的安全性,疏通排水管道,防止被枝葉、泥土等阻塞;注意防風、防倒伏。
2.10.2 修枝整形,控制植物生長過大、過密、過高。
2.10.3 施肥、澆水,施肥宜用復合型有機肥,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確保植物正常生長。
2.10.4 注意檢查和防治***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