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建設內容
要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本地生長的樹種和花灌木,在村莊周圍建設環村林帶,在房前屋后、村里村外、田間隙地、道旁河旁開展植樹造林。該工程按“一環兩網一公園+庭院”的模式進行建設,即每村一條環村林帶、一個路網或水網、一個森林公園,外加庭院綠化。其中路網指鄉村之間互連的村村通公路及土路,水網指鄉村中的主要河流溝渠。已達綠化標準村莊要進行補植補造。造林綠化后,對其進行連續3年的撫育管理。
(一)庭院綠化。以農戶、單位庭院為單元,所有單位可綠化部位實現綠化美化,村民房前屋后見縫插綠,實現庭院綠化。采用鄉土樹種和引進樹種相結合,以綠化效果好、經濟效益高以果樹、花卉為主,打造花果飄香、居所優美的生態經濟型庭院。
(二)路渠綠化。進村道路、村內街道可綠化部位全部綠化。樹種以喬木、景觀樹為主。村周道路、河渠按規定標準建設1-3行林帶。樹種選用根系深、主干高、冠幅窄的鄉土樹種,搭配常綠、灌木等樹種,做到喬灌結合、針闊結合、綠化與美化結合,凸顯村莊綠化的整體效果。
(三)休閑綠地建設。鄉鎮及有條件的村莊至少建設1處游園或休閑綠地供群眾休閑、晨練、娛樂。樹種以冠幅大、遮蔭好的楊樹、柳樹、槐樹、松、柏、云杉等樹木為主,同時可搭配花灌木等,增強綠化效果。有條件的村莊采取新老林地結合等方法,完善道路、休閑設施等,建設500畝以上的森林公園。
(四)環村林和農田林網建設。有條件的村莊要建設寬度15米以上的環村林,重點建設經濟林,高效林,既能起到綠化美化效果,又能成為農民致富的產業;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農田中的溝、渠、路,做到應栽盡栽,建設2-6行的農田防護林,確保農田防護效能。
(五)一村一片林。利用村內外空隙地、溝坎坡地、廢棄場地因地制宜地營造成片的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防護林或風景林等,建設50畝以上片林,提高村莊的綠化覆蓋率,增加經濟收入。
(六)“百村綠化”示范工程。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及新民居示范樣板村建設,每年選擇班子得力、規劃合理、道路基本硬化、群眾積極性高的100個鄉村(包括新民居示范村)作為示范村,通過高標準規劃設計、嚴格綠化標準建設的綠化樣板,為全市鄉村綠化提供示范,以點帶面,批次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