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草種植技術簡略

    文章出處:未知責任編輯:admin人氣:發表時間:2018-12-17 19:04
     
    艾草種植技術簡略
    艾草(Artemisia argyi),又名艾蒿(Artemisia argyi),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3月初,地下過冬的根部開始發芽。從四月到五月,地面上的枝葉生長旺盛。莖在中部上方分枝,莖下部的葉子在開花時枯萎。霜凍后,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部分在田間過冬。艾蒿(Artemisia argyi)適應性強,廣泛種植在路邊的荒野和草原上。只要它是陽光充足且排水良好,它在潮濕和肥沃的土壤中生長良好。
     
     
    種植要求:在秋末或早春,耕地,犁深25厘米以上,犁平,粉碎,每畝施2 000-4 000公斤腐爛的農家肥(有機肥,艾草,高含量;揮發油)。種植在平坦或粘性土壤上,種植前,邊界寬度約為150厘米,溝的深度約為30厘米。邊界中間高,邊低,類似“龜背”形狀,以避免積水。
     
     
     
    繁殖方法:根莖繁殖是生產中的主要方法。根莖繁殖最好從10月底到11月,或早春(土壤解凍后),芽發芽前,挖出多年生地下根莖,挖出全根,選擇嫩根,切成10-12厘米長段,空氣半天,根據行距40-50厘米的開溝,根據20厘米左右的距離在溝渠中鋪設根莖,然后覆蓋土壤并抑制它們。種植后,應及時澆水。苗木出苗后,應注意及時疏松土壤,除草和施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在種植前澆水一次。根莖繁殖的成活率高,但苗期較長(約1個月)。
     
     
     
    田間管理:1。中耕和除草。 4月下旬,中耕和除草每次進行一次,甚至需要中耕和適當深度鋤,深度約15厘米。收獲后,耕地并曬太陽,去除殘留的枝葉,并去除高密度的莖基和多年生根。追肥。當幼苗高度為20-30厘米(取決于生長趨勢)時,每畝施用5-6千克尿素作為培育幼苗的肥料,并在雨天和陰天噴灑。每次收獲后,都應該追肥。主要追肥方法是分解有機肥,應與磷鉀肥配合使用。 3.排水和灌溉。在旱季,應及時灌溉水。節水噴灌可用于有灌溉條件的地方。下雨后注意排水。
  • 78ai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