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羅克非洲狗尾草的利用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文章出處:未知責任編輯:潘穎人氣:發表時間:2018-12-17 15:53
    納羅克非洲狗尾草的利用情況和存在問題
     
    納羅克非洲狗尾草是禾本科狗尾草屬,4倍體,C4多年生疏叢型牧草,開花期株高約1.8m,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首次育成的冬季保綠型草品種。我國1983年由云南省草地動物科學研究院(原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與澳大利亞合作開展的“云南牲畜和草場改良項目”中引入云南。1997年11月經全國牧草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并正式登記為引進品種。
     
    納羅克在云南、廣西、廣東、福建、湖南等省區引種研究均表現出較好的適應性,尤其在亞熱帶、熱帶地區草地改良中表現良好,已成為我國南方草地建植、草地改良和石漠化治理的骨干草種。納羅克非洲狗尾草在云南省廣泛栽培種植已有30多年,在昆明、德宏、保山、紅河、大理、昌寧、洱源、曲靖、臨滄、楚雄、西雙版納、普洱、文山等地均有種植,尤其是近年來國家對南方草地畜牧業十分重視,開展了“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推進行動”、“退牧還草”等諸多草牧業項目,使得非洲狗尾草的需求量增加,年需要量70~80噸,但目前自給量不足50噸,存在供不應求的現狀。且目前納羅克非洲狗尾草種植面積呈逐年增加趨勢,多年累積種植面積約3.3萬hm2。但是,隨著利用年限的延長和缺乏科學完善的良種繁育體系等因素導致種用性狀逐漸退化,加之其本身開花結實不一致和種子落粒性強等特性,導致目前種子產量較低,平均不到45kg·hm-2,種子發芽率低,僅為10%左右。近年來,由于種子價格昂貴(約120元/kg),草牧業項目需求量大,農民提前搶收的亂象嚴重,劣質種子大量進入市場,種子發芽率僅為4%左右。嚴重制約了該品種在云南乃至我國南方的推廣應用。
  • 78ai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