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園林樹木凍害的因素
影響園林樹木凍害的因素非常復雜。從內部因素的角度來看,它們與樹種,樹種,樹齡,生長潛力和當年樹枝成熟度,抗寒性,運動性和休眠性密切相關。在外部因素方面,地理位置,地形,坡向,水體,土壤,耕作和管理條件以及當年的氣象因素都有很大影響。當凍害發生時,應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找出主要矛盾并提出解決方案。
內部因素
1.抗凍性與樹種和品種有關
不同的樹種或品種具有不同的抗凍性。這是因為每種樹種都有自己特定的遺傳基礎
耐受低溫限制和范圍的能力隨組合和結構而變化。例如,松樹樟腦比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更具防凍性,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比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更具防凍性。柏樹,楊樹,云杉,丁香和樺樹比雪松,水杉,金合歡,核桃,桃子和櫻花更能抵抗冰凍。凡在寒冷地區種植的耐寒樹木,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凍害。
2.抗霜凍性與同一樹種的不同器官和組織對低a的耐受性有關
例如,枝條,根頸和花蕾的抗寒性較弱,葉芽和形成層的抗寒性較強,紙漿的抗寒性最弱。具有弱抗寒性的器官和組織對冷凍損傷特別敏感。
3.抗凍性與樹枝中的糖含量有關
對梅花碳水化合物變化與抗寒能力的關系研究表明,在生長季節,梅花中的糖主要以淀粉的形式存在。淀粉積累在生長季節結束時達到頂峰,并在11月初開始分解成單純的低聚糖。杏子和山核桃樹枝中的淀粉在1月底梅花開裂時被分解
樹枝仍保留淀粉。就抗寒性而言,李子不如杏和桃。可以看出,樹木中低聚糖含量越高,抗寒性越強。此外,觀察到越冬李樹枝中的氮含量與越冬密切相關。
抗霜凍與芽成熟有關
樹枝越大,其抗凍性越強。分枝完全成熟的跡象是木質化程度高,含水量降低,細胞液濃度增加和淀粉積累。天然葉片生長的正常停止是落葉園林樹木通過運動進入冬眠的標志。在秋季降溫前不能及時停止生長進行抗寒運動的樹木在越冬后容易受到凍害。
5.抗凍性與射擊休眠有關
凍害的發生與樹木的休眠和抗寒運動有關。通常,處于休眠狀態的植物具有強抗寒性。休眠越深,抗寒性越強。春季休眠與凍傷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如果早期去除休眠,早春的低溫將威脅到休眠。休眠的晚期釋放可以抵御早春的低溫威脅。凍害的發生一般不在絕對溫度***的休眠期,而且往往發生在深秋或早春。可以說,越冬抗性不僅表現在對低溫的抵抗力,而且表現在適應休眠期和休眠期釋放后的綜合環境條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