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坪草種植中土壤水分,空氣和溫度的生態學意義及管理

    文章出處:本站原創責任編輯:張穎人氣:發表時間:2019-01-17 16:23
    草坪草種植中土壤水分,空氣和溫度的生態學意義及管理
     
    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存在于上層土壤固體顆粒之間的孔隙中,一般占土壤總體積的15%-35%和土壤孔隙體積的30%-70%。土壤濕度是土壤的可變成分
     
    土壤中的許多轉化過程,例如礦物風化和礦化以及有機物腐殖質,都是在水的存在和直接參與下發生的。土壤水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它直接為園林綠地的土壤保持和管理提供吸收和利用;另一方面,它還影響土壤溫度和空氣條件,以及土壤養分的轉化和植物根系的吸收。因此,了解和掌握土壤水分狀況及其變化規律,以實現對土壤水分的合理調控,是園林綠地土壤管理的重要環節,也反映了土壤水分的生態意義。土壤水分的生態意義
     
    (1)土壤水分的物理形態
     
    土壤中的水可受各種力(如重力,土壤顆粒的表面分子重力,毛細管力等)的影響,從而顯示出不同的物理狀態,這決定了土壤對植物的保水,運動和有效性。 (2)土壤水分狀況的形態描述。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形態特征通常用于表達土壤水分狀況。例如,根據形態特征,土壤水分可分為干燥,潮濕,潮濕,重濕,極濕等S級(yu-手中的土壤沒有水分的感覺,用手打破不能是濕漉漉的土壤可以用手捏在一起,手感覺很涼爽;用手捏住時可以在手指上做出濕痕;重度潮濕 - 揉捏時可以使手濕潤;極度潮濕 - 當你捏用手捏它,泥會擠出來。華北農民經常把土壤水分狀況稱為水分,土壤水分是根據土壤水分的程度,顏色,手捏時的特點和感受判斷土壤水分,如黑色水分,黃色水分,灰水分,干燥土壤。田間土壤水分測量通常在播種前或作物生長期進行,這為栽培,播種和灌溉等技術措施提供了依據。土壤水分條件表達不如含量指標準確,方便省力,可根據經驗解決許多實際問題,可供綠化生產參考。
     
    (3)植物有效土壤水分
     
    在土壤所保持的水分中,植物可以吸收和使用的部分稱為有效水,而另一部分保持緊密,植物不能吸收和使用的部分稱為無效水。根據土壤持水量和植物對土壤水分吸收利用的實際情況,土壤水分可分為飽和到完全干燥的幾個階段,以顯示其對植物的有效性。
     
    當表示為水含量的百分比時,土壤的有效含水量范圍(A值)可稱為最大有效含水量
     
    不同土壤之間存在很大差異。有效含水范圍與以下土壤因素有關:
     
    1.土壤質地
     
    其效果主要是由于表面積的大小和孔隙系統的性質。沙土的田間持水量和萎and系數較小,有效含水量也較小。壤質土壤具有較高的田間水容量和較低的萎,,可用水量范圍最大。雖然土壤的田間持水量較大,但萎are系數也較高,因此有效含水量遠小于壤土。
     
    2.土壤結構
     
    由于田間持水能力強,結構良好的土壤可明顯擴大含水量的有效范圍。一些
     
    北黑土表面具有良好的骨料結構,總孔隙度高達60%,毛管孔隙度高達41%,田間水容量高達41%。如果表2-4-1中的萎or系數計算為17.4%,則有效含水量范圍將擴大到23.6%。
     
    3.土壤有機質
     
    由于有機物的高萎and系數,通過添加有機物增加土壤有效含水量的直接影響通常非常有限。但是,土壤有機質可以提高持水能力和滲透性改善土壤結構,從而間接改善土壤有效水的供應。
     
    4.土壤層位
     
    表土具有吸水和膨脹的空間,通常結構良好,因此田間持水量大,有效含水范圍大。
     
    影響土壤水分狀況的因素
     
    從綜合的角度來看,影響土壤水分狀況的因素也是多種多樣的。只有了解這些因素和
     
    在特定條件下土壤水分對土壤水分狀況的影響可以科學合理地調整
     
    控制。
     
    1,氣候
     
    降雨和蒸發是兩個重要的矛盾因素,在某些地區難以人為控制。
     
    2.植被
     
    蒸騰作用與土壤水分密切相關,植被組成和覆蓋度對土壤水分有很大影響。植被蒸騰耗水是其影響的一個方面,植被(特別是生長良好的植被和綠色植被保護良好,基本接近自然植被)可以通過減少地表徑流等機制來增加土壤水分。
     
    3.地形和水文地質
     
    地形影響水的再分配。在同一降雨量相同的地區,地形往往有徑流輸出,因此土壤相對干燥;而低洼地區往往有人流入徑流,所以土壤一般都是潮濕,排水不暢也可能發生水的現象。當局部水位太接近低地時,也會發生淹沒。
     
    局部地區小的地形波動也會明顯導致降水或灌溉水的重新分布,從而導致同一地塊的植物生長不規律。因此,在綠化生產和綠地建設中,往往需要事先平整土地。
     
    4.土壤的物理特性
     
    土壤質地,結構,緊密度,有機質含量等因素對水分入滲,流量,分布,保留,排斥和蒸發等有重要影響。因此,在相同降雨(或灌溉)和地形的情況下,土壤物理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土壤水分狀況。與氣候因素相比,土壤性質易于人為改變,改善土壤物理性質是改善土壤水分狀況的可行有效途徑。
     
    人們可以通過灌溉,排水等措施直接調整土壤水分狀況。
  • 78ai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