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苜蓿養肉牛有哪些好處

    文章出處:未知責任編輯:張穎人氣:發表時間:2019-03-05 22:55

    我國的畜牧業生產正在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反芻動物的發展將受到更大的重視;居民飲食結構的變化要求餐桌上有更多的牛、羊肉及奶制品。發展反芻動物養殖業和舍飼養畜都需要有充足的草料資源,我國每年都有大量的農副產品,其中農作物秸桿的產量很大,這對反芻動物是一個很大的潛在飼料資源,由于農作物秸桿的營養物質含量較低,直接飼用的效果較差。苜蓿被稱為“牧草之王”,是各類家畜的優質牧草,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深受歡迎。由于新鮮苜蓿本身的特性,家畜不能采食新鮮或剛剛收割的苜蓿,這對苜蓿的使用是一個很大的限制。新鮮苜蓿草含汁量約在70%~80%,汁液中富含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和游離氨基酸,將新鮮苜蓿草和農作物秸稈混合制成草顆粒飼料,一方面使苜蓿草的液汁得到了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改善了農作物秸稈的適口性,增加了秸稈飼料的密度,提高了采食量,提高牛羊的增重性能。 
     
    我們將新鮮苜蓿草和農作物秸稈按不同比例混合制成的三種草顆粒,用牛的半體內消化試驗研究了新鮮苜蓿草顆粒在瘤胃內的降解率。結果表明,三種草顆粒干物質、粗蛋白質、中性洗滌纖維和酸性洗滌纖維在瘤胃內的降解率均高于羊草、秋白草和農作物秸桿。 
     
    牧草或農作物秸桿顆粒化的過程,包含著粗飼料的物理處理,顆粒化前的鍘短、粉碎使牧草或秸桿的原有結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植物表面的蠟質層結構補撕破,表面積得到增加,便于消化液的浸入。苜蓿收獲后植物細胞仍處于成活狀態,鮮樣中含有70%~80%的汁液,將苜蓿草和農作物秸桿搭配,在顆粒化過程中苜蓿鮮汁很容易浸入到農作物千桿中,同時將可溶性多糖、維生素、含氮物等帶入農作物秸桿,這使所制成的草顆粒為在瘤胃消化過程中的微生物提供了生物活性物質,提高了微生牧的生存和繁殖能力,進而提高了微生物對粗飼料的消化與利用。 
     
    為進一步驗證新鮮苜蓿草顆粒的飼用價值,在北京通州魯梅克斯示范肉牛育肥場,進行了育肥牛試驗,選擇體重相近的8頭牛,隨機分為2組,試驗組供給苜蓿草顆粒飼料;對組飼喂相同飼料組成的粉料。 
     
    飼料組成主要是玉米秸稈粉、玉米粉、棉籽粕、麥麩、新鮮苜蓿、添加劑等,顆粒飼料組將各種飼料原料混合制成顆粒;對照組將苜蓿曬干粉碎和其它飼料一起構成粉料。 
     
    試驗組牛的飼料加工成顆粒飼料,對照組牛飼喂粉料,兩組牛平均每頭每日進食風干飼料10.33千克。經30天的飼喂試驗,試驗組和對照組牛均無發病,生長下正常,兩組牛的體增重如表1。飼喂顆粒飼料的牛在30天內比對照組多增重4.32千克,平均日增重高134克,即提高增重9.52%。飼喂顆粒飼料牛的飼料轉化比提高8.68%,見表2。 
     
    經測定牛采食普通飼料的時間每次為60~90分鐘,時常有剩下的鵠桿或粗料,而采食顆粒飼料的時間每次為45~60分鐘即可完成,采食時間縮短約30%~50%。試驗中還可發現,采食顆粒飼料的牛食欲很好,進食速度較快,表明顆粒飼料對動物的適口性好。 
     
    牧草或秸桿和新鮮苜蓿制成顆粒飼料,是用物理法對植物的細胞壁和纖維素結構、森質素結構進行破壞,使植物的緊密纖維素結構變得松散,瘤胃微生物易于侵入,粗飼料在顆粒化過程中吸收來自鮮苜蓿的汁液,主些汁液含有生物活性物質,有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以此提高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同時新鮮牧草汁液中營養物質得到利用,而避免了自耗和浪費。農作物秸桿或粗制牧草和新鮮優質牧草結合,在營養學上達到了互補,發生協同作用,提高了兩者的營養價值。 
     
    將秸桿或牧草和新鮮苜蓿制成草顆粒飼料還有利于使用飼料添加劑,特別是非蛋白氮物質,磷酸脲、磷酸氫銨及同量元素比較容易地加入到飼料中,混合均勻,使動物能均衡的進食不同的飼料有效成分。 
     
    粗飼料顆粒化后,可有效地改善粗飼料的適口性,增加動物的進食量,以此增加家畜的營養成分總量,提高增重性能或育肥效果,并且可以避免家畜挑食的天性,減少飼料的浪費,提高單位飼料的飼喂效果。 
     
    粗飼料顆粒化后,密度比原樣增加5倍以上,體積減少,方便貯存和運輸。歐美國家用于牛的飼料約50%以上是顆粒飼料,粗飼料顆 粒化也是我國飼料工業的發展方向。
     
  • 78ai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