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竹草種植技術
(一)種植時間。全年均可種植,以3-9月份種植為最佳。
(二)整地施基肥。種植前最好將土地耕一遍,按行距50cm左右挖溝,在開行的同時注意開好排水溝,方便后期灌溉、排水。
整地時結合施用基肥,每畝施復合肥50kg或有機肥800kg。可以將基肥均勻地撒播在開好的行內,后輕耙表土,使土、肥混合,避免種莖與肥料直接接觸而引起燒苗、灼傷幼根。提倡施足基肥,減少追肥的施用。
(三)選種及種莖處理。選粗壯無病無損傷的成熟莖作種莖,先撕去種莖包裹腋芽的葉片,將其砍成2-3節一段,即每段含有效腋芽1-2個,砍刀斷口斜砍成45。,盡量平整,減少損傷,然后在切口處沾上草木灰或用20%的石灰水浸泡30分鐘,進行防腐消毒處理。為提高成活率,可用ABT生根粉100ppm浸條20—28小時(1g生根粉可處理3000—5000節)。當天切成的種節要及時種下,以防水分喪失。
(四)播種方法。最好是先育苗后移栽,這樣好管理,成活率也高。整地施肥后按行距50cm左右、株距50cm左右,將種莖平放于開行溝內,覆蓋薄土約5—10cm,露頂1—2cm,種莖用量為每畝100kg—120kg。
(五)田間管理。
1.查苗補苗。種植15—20天后下地查苗,如有缺苗,要及時補栽。
2.除草追肥。牧草苗高到35cm左右時就要進行除雜草,除草后每畝用尿素20—30kg兌水噴施。
3.病蟲害防治。可用40%的樂果1000—1500倍液或用25%敵殺死乳油2000—3000倍液防治。注意噴施農藥15天內,嚴禁收割飼養畜禽。
(六)利用技術要點。
1.刈割。種植后50-60天,在草高80~100cm時可刈割利用,一年可刈割5-7次,留茬高度為3—5cm左右,以后每刈割一次,留茬高度在前一次基礎上遞增1—2cm。
2.留種。留作種用的牧草,應在收割2—3茬(7—8月份)就不再收割,在7-8月份需停止刈割,待莖桿拔節老化堅實后作種莖。
3.青飼或青貯。將刈后牧草用切草機或鍘刀切短,長度為2~4cm,然后直接投喂牛羊或青貯備用。
二、巨菌草種植技術要點
(一)種植時間。全年均可種植,以3-9月份種植為最佳。
(二)整地施基肥。種植前最好將土地耕一遍,按行距80cm左右挖溝,在開行的同時注意開好排水溝,方便后期灌溉、排水。
整地時結合施用基肥,每畝施復合肥50kg或有機肥800kg。可以將基肥均勻地撒播在開好的行內,后輕耙表土,使土、肥混合,避免種莖與肥料直接接觸而引起燒苗、灼傷幼根。提倡施足基肥,減少追肥的施用。
(三)選種及種莖處理。選粗壯無病無損傷的成熟莖作種莖,先撕去種莖包裹腋芽的葉片,將其砍成2-3節一段,即每段含有效腋芽1-2個,砍刀斷口斜砍成45。,盡量平整,減少損傷,然后在切口處沾上草木灰或用20%的石灰水浸泡30分鐘,進行防腐消毒處理。為提高成活率,可用ABT生根粉100ppm浸條20—28小時(1g生根粉可處理3000—5000節)。當天切成的種節要及時種下,以防水分喪失。
(四)播種方法。最好是先育苗后移栽,這樣好管理,成活率也高。整地施肥后按行距80cm左右、株距40cm左右,將種莖平放于開行溝內,覆蓋薄土約5—10cm,露頂1—2cm,種莖用量為每畝100kg—120kg。
(五)田間管理。
1.查苗補苗。種植15—20天后下地查苗,如有缺苗,要及時補栽。
2.除草追肥。牧草苗高到35cm左右時就要進行除雜草,除草后每畝用尿素20—30kg兌水噴施。
3.病蟲害防治。可用40%的樂果1000—1500倍液或用25%敵殺死乳油2000—3000倍液防治。注意噴施農藥15天內,嚴禁收割飼養畜禽。
(六)利用技術要點。
1.刈割。種植后50-60天,在草高80~100cm時可刈割利用,以后可每隔20—30天左右割一次,也可根據畜禽飼喂需求老嫩情況收割,每次收割留茬高度為5cm左右。
2.青飼或青貯。將刈后牧草用切草機或鍘刀切短,長度為2~4cm,然后直接投喂牛羊或青貯備用。
三、臺灣甜象草種植技術
(一)種植時間。全年均可種植,3-6 月份為最佳栽培時期。
(二)整地施基肥。臺灣甜象草種植技術要點在較平整的大田或地塊上種植時,按不同的行距開挖種植溝,溝深14厘米左右, 溝底施入適量的農家肥或鈣美磷肥為底肥。可按1500~2500 公斤/畝、 25 公斤/畝鈣鎂磷肥、 復合肥 5-10 公斤/畝施入充足有機肥作底肥為宜,有機肥充足的,可適當減少化肥用量。 在酸性紅壤土種植時, 還應按 100-150 公斤/公斤施用熟石灰進行改良。
(三)種植技術要點。可用種莖栽植,每畦2行,株距 50--60厘米,種莖可平放,亦可芽朝上斜插,覆土 6~10 厘米。同時澆足根水或施少量清糞肥,確保土壤濕潤,以定根促苗。若遇天晴干旱,需2天澆水1次,直到種苗轉青時才能緩解。臺灣甜象草產草量高,需水肥量大。初栽種或收割后,都應當加強田間管理。臺灣甜象草種植技術要點苗期應及時補苗和鏟除雜草,封行后能有效地抑制雜草,每次收割后應中耕,追施尿素 5 公斤/畝,以利再生。還應清除地邊雜草,以防鼠害。臺灣甜象草經大田移栽后,直到種苗返青,均要堅持澆水保濕,為確保每畝基本苗數量,對缺苗、缺蔸的地方,需及時移苗補栽, 以保證成活率在98%以上。封行前進行1-2 次中耕除草。第一次中耕除草,宜在種植1個月后,臺灣甜象草開始萌發新芽, 選擇晴天或陰天進行除草松土,并每株施放10克尿素;臺灣甜象草在水分、溫度適宜的條件下,一般種植后 7~10 天即可出苗,15~20 天開始分蘗。臺灣甜象草種植技術要點第二次除草宜在種植2個半月后進行,這時為臺灣甜象草生長最旺盛的時期,按每株施放碳銨或尿素25克,若作為培育種苗時,為避免倒伏,在植株蔸周圍進行培土。每次植株收割后應及時進行中耕除草,以疏松土壤,減少雜草危害和再生。
臺灣甜象草再生能力強,生長迅速,故對肥料要求較高, 臺灣甜象草種植技術要點需施用大量有機肥和氮肥。肥地分蘗多,瘠薄地分蘗少; 雨季分蘗多,旱季分蘗少。所以一般只要水肥充足,就能獲得高產。臺灣甜象草的分蘗能力極強,生長快,采用種莖繁殖,臺灣甜象草根系發達,莖葉茂盛,一年收割多次,耗肥力大,割后追肥是促進再生,提高產量的關鍵措施。每次收割后應立即施肥,一般可按 1000-1500 公斤/畝施有機肥或 15 公斤/畝硫酸銨。草長至 1 米左右,應貼近地面收割,每年可收割 6~8 次,生長旺季每隔 25~30 天即可收割 1 次,不僅產量高,而且利用年限長,一般為 4~6 年,如栽培管理和利用得當,可延長到7年,甚至10 年。